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新聞資訊

論壇

溫哥華地產

大溫餐館點評

溫哥華汽車

溫哥華教育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趙曉:為什麼 Lydia Polgreen 完全誤判了世界?

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為什麼 Lydia Polgreen 完全誤判了世界?


——從文明增長視角重構中美關系

作者:趙曉


在全球秩序劇烈動蕩的年代,我們最需要的,不是那些“新聞敘事帶來的情緒判斷”,而是“文明結構帶來的深層洞察”。只有從文明增長的角度去觀察世界,中美關系及全球走向才會真正清晰。

近日,《紐約時報》專欄作家 Lydia Polgreen 發表文章,認為美中角色正在發生“驚人逆轉”:美國主動挑起沖突,而中國反而在“維護現狀”。觀點表面新穎,實則仍舊停留在過時的冷戰框架,忽略了文明體系、制度承諾、內部多元以及全球增長生態正在發生的根本性變化。

中美之間的分歧,本質不是“老大老二之爭”,關鍵是兩種文明模式、兩種制度邏輯、兩種增長路徑在 21 世紀的全球競爭。

而回到文明結構,就會發現:Polgreen 的論斷在起點上就錯了!

一、中美斷裂:不是 2018,而是 2016

核心不在沖突,而在制度承諾與國內路線的不可匹配**

Polgreen 認為中美關系因川普的關稅戰惡化,但真正的斷裂點並不在 2018,而是在 2016 年——那一年,是中國加入 WTO 與 PNTR 後15 年“制度過渡期”的終點,也是國際社會對中國市場化改革路徑作再評估的關鍵年份。

2001 年加入 WTO 時,中國與國際社會之間達成的並非“貿易安排”,而是一個 制度性契約。

其中,美國給予中國的“PNTR(永久正常貿易關系)”是這一契約的核心:

美國承諾給予中國穩定、非冷戰化的市場待遇;

中國則承諾在過渡期內持續推進市場經濟改革,實現產權保護、國企改革、補貼減少、要素市場化等結構性調整。

換句話說:

PNTR 的核心,是美國給予中國“穩定市場待遇”,中國則承諾“持續推進市場化制度改革”。

中國加入 WTO,是世界向中國“徹底開放市場”,而中國則承諾向世界“持續開放改革”。

市場換改革,這是當年雙方達成的制度互換。


這才是中國崛起,2001–2016 年獲得“增長紅利“背後的真正基礎。

然而,2016 年過渡期結束時,國際社會的判斷是:制度承諾與實際路徑出現偏離。

不是貿易逆差、不是地緣政治,而是更深層的問題:

中國到期沒有完成承諾,而國際社會對中國“是否仍在繼續市場化改革”產生了結構性疑問。

這裡必須講清楚,中國不是一個單一的經濟意志,而是長期存在 兩條路線的拉扯:

(1)改革派:真正希望兌現 WTO—PNTR 的市場承諾


他們真誠地希望中國改革,主張:

產權必須清晰可保護

國企與民企應公平競爭

要素價格市場化

經濟更透明、更契約、更法治

與國際體系深度接軌

改革派相信,只有沿著鄧公特別是胡趙當年確立的市場化道路,中國才能真正做大做強,並在全球經濟中贏得長期信任。

這既是 2001 年加入 WTO 時世界對中國最大的期待,也是中國改革派的真誠想法。

(2)“厲害派”:強調制度特殊性,追求“贏兩次”

他們的邏輯不同,他們認為:

美國是傻白甜,先騙進WTO 再說,在 WTO 體系內“先贏一次”;

當經濟規模足夠大、關鍵產業足夠強時,讓美國低頭,承認現實,憑國家能力“重新定義規則”,再“贏第二次”;
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    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,等著您的高見呢
上一頁1234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3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18 秒